一张老照片唤起往事,在后湖绽放;几帧光影,交替着时间的脉络,见证着执着与真诚。
日前,永城退休干部朱正明、蒋新伟来到湖北省潜江市后湖农场,看望了几代世代在此劳作的永城农民,领略了他们生生不息的“三牛”精神,参观慰问美丽的后湖农场,“强、美、富、乐、活”气息浓厚,城镇化率高达59.05%。
在后湖农场的旅途中,朱正明和蒋新伟拍摄并收集了大量的光影数据。从1957年的一无所有,到2023年的虾肥米香,他们完整记录了“长征”期间永城市建设美丽的后湖。农民的热汗和青春的激情。
千里之水总有源头,千尺之树总有根。回望永城农民66年的奋斗历程,他们的“初心”和“精神”就像一条长长的红线,贯穿后湖农场农民的发展历程,源远流长,基业长青。永城农垦人民的真诚奉献和辛勤耕耘,深深烙印在后湖农场发展转型的历史脉搏上,熠熠生辉,永不磨灭。它的拼搏精神和光辉历史也将支撑和激励一代又一代永城年轻人行动起来,不断创造新的奋斗故事。
现将部分作品摘录并附文出版,以飨读者。
2020年7月,协助市委党史研究室编制庆祝建党100周年大型画册《永城百年图鉴》历史照片集时,我们找到了时任永城县农工部部长李德明等县乡干部带领永城一万多人的照片。 1958年4月,青年赴湖北武汉支援完成东西湖围填海后,在武汉长江大桥旁合影。
李德明(后排右三)与带队的甬城干部在武汉长江大桥下合影。李辉提供
2007年是后湖农场成立50周年。这是第一代在世拓荒者第一支合影。后排左一是厂长李长江(永城人)。李长江提供
照片持有人李辉先生是李德明的长子。他说,父亲在世时,经常讲起这段经历。工程完成后,他当时带领的一万多人大部分返回了永城,但有三百多人选择留在当地,就地当起了农场工人。扎根、定居,到现在应该有三四代了。
第一代永城拓荒者就居住在芦苇庵子。农场提供
这张照片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照片背后的故事更触动着我们的心。我们终于在10月10日坐上了高铁,沿途转乘公交车。我们花了6个小时终于到达了钱江后湖农场。此次调研考察,后湖农场领导安排农场党委办公室主任卢红久为我们提供全程服务。
参与讨论的都是永城二代人。左起:农场党委原副书记韩立学、农场货物运输公司原副经理刘怀义、农场原厂长李传鼐、现任党委副书记陈道田座谈会由农场党政综合办公室原副主任李玉三、现任农场综合办公室副主任(河南南阳)卢红九主持。
10月11日上午,我们与永城五位现任和离退休领导座谈。他们是农场党委副书记陈道田、原场长李传爱、原副书记韩立学、原党政办公室副主任柯克、老干部科长李玉三原物资运输公司副经理刘怀义,这些来自永城的领导都是农场的第二代。
环湖围垦时的作业场景。农场提供
经过讨论,我们发现有两支队伍:一支是来后湖的永城群众,另一支是支持武汉东西湖建设的队伍。 1957年10月,永城县委接到上级指示,动员一批青壮年在湖北潜江建设国营后湖农场。 1957年11月17日,县城北部的陈集、雪湖、邙山、苕河、延吉、高庄等地的千余名青壮年,在干部的带领下,从砀山乘火车前往湖南岳阳。 ,然后下了火车。我们坐船到了湖北省监利县,在那里分开了一群人,然后步行到了潜江。他们走着走着就分开了。第一批抵达钱江后湖的人员有700多人。 1958年初,600多名永城人来到后湖农场。他们是后湖农场的第一代农民,从此开始了围湖造田、务农创业的艰辛历程。
四分厂虾米良种繁育基地有望丰收。
后湖农场位于江汉平原四湖地区西北部、潜江市腹地,总面积10.8万亩。这里是四面八方的水汇聚的地方。十年九次水淹,长满芦苇、艾草。兽虫横行,螺蛳密布。永城农民有的住在当地人家里,有的则住在芦苇搭建的茅草屋里。环湖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排水。无论晴天还是下雨天,大家都在泥水中打滚,用盆罐子把水沥干,双手捧着铲子把湖泥堆起来。 60多年前,湖北冬季水面结冰,人们无法在冰上行走。人们不知道什么是胶鞋,只能踩碎脚下的冰才能在水里干活。小屋里到处都是风,大家睡觉都得“迈开腿”。夏季,毒蛇、水蛭遍地,蚊虫遮天蔽日。下午四五点左右蚊子开始出没,我们就收工了,用烟花熏灭蚊子,睡到第二天早上才起床。每个人的身上都有数十只水蛭在吸血。天气稍微暖和了,大家都光着腿、光着膀子在水里干活,因为当时大家基本上就只有一套衣服,上班穿衣服就会弄脏、磨损衣服。最让大家担心的是当地血吸虫病的猖獗。这种病在当时是无法治愈的,很多人在感染这种病后就失去了生命。永城农民凭借独特的吃苦耐劳精神,凭借拼命为国家建设大粮仓的信念,凭借世所罕见的坚韧精神,与当地群众合作, 9年时间积累35000亩。后湖农场拥有肥沃的农田,养殖湖面积近3万亩,果园林地5000亩。
汇湾湖畔特别设计的马拉松木栈道及辅助步道。
改革开放后,后湖农场进入农工商业一体化快速发展时期。经过66年的伟大变革,今天的后湖已是一个充满现代化气息、经济社会繁荣的新城。
——坚持发展特色农业。虾米共养、水果种植、特色养殖业正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工业园区建设日新月异。现有外贸企业36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8家。正大、乐水、富豪、宝龙等龙头企业先后落户该区。
——打造小龙虾产业链。着力打造小龙虾养殖、养殖、饲料加工四大基地和大型电商物流平台,成为全国最大的小龙虾生产销售基地。
——发展体育休闲旅游。 2万亩湾湖的建设改善了后湖的生态环境。 2018年、2021年成功举办国际马拉松赛。今年11月27日,第三届钱江国际马拉松赛将举行。
后湖农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退耕还湖2万亩的汇湾湖成为潜江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后湖农场正处于大发展、大机遇的新时代。后湖农场永城农民为把后湖建设成为“产业繁荣、生态发展、作风文明”的城市,树立了新的理念,正在展现新的业绩。为建设人民安康、生活富裕的新农场而不懈努力。
通讯员:朱正明、蒋新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bhygdzb.com/html/tiyuwenda/9432.html